這幾年走在教育創新到社會創新的路上,忽然想到了一件事,但不知道別人有沒有想過。由於看了太多學生或是組織提案競賽的專案例子,發現社會創新和教育創新是兩個不同思維的邏輯。
社會創新與教育創新的定義
在行政院的社會行動方案中提到社會創新是「藉由科技或商業模式的創新應用,改變社會各個群體間的互動關係,並從這樣的改變中,找到解決社會問題的新途徑,也就是用創新的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。」
依據智庫百科提出教育創新的定義是「在教育領域中首次引入新的觀念、體制或方法,以推動教育取得進步。這包括推行新的制度、體系或教育模式,以及採納新觀念或理論。教育創新涉及多個方面,包括教育觀念的創新、教育體制的變革、教育模式的更新、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革新、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進。透過這些創新,教育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需求,培養出更具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。」
💡 【補充】教育創新VS創新教育
教育創新和創新教育是兩個具有特定內涵的教育概念。
1.創新教育:著眼於教育本身,不同於傳統、義務或應試教育,其核心在於創新。其理念包括對時代背景、科技文化、素質教育、政治思想及人才培養的重新定義,主要目標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。
2.教育創新:著重於創新這一主體,強調教育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功能。它意味著突破傳統、開展原創效應,是教育改革的新階段。在國際教育改革中,教育創新已成為共同趨勢,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總論:教育創新的實施是構建創新教育的現實道路和戰略措施,兩者相互依存、相輔相成,共同實現教育創新的優勢效應。
探索教育創新的思維邏輯
了解完社會創新和教育創新的定義後,我們來談談為何我說這兩者的思維邏輯是不同的。
從過往設計思考、問題解決或是創新行動的工作坊、實作等顧問告訴我們要不斷去定義和驗證所提出來的問題,了解你的問題意識,以及你解決的問題是社會上在乎的或是真正問題嗎?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說: 如果我有1小時拯救世界,我會花55分鐘去確認問題為何,只以5分鐘尋找解決方案。
然而,我在教育創新中我看到的是除了上面那層和社會創新的共同核心外,其實教育創新還有另一條分路是我們從定義理念著手去執行解方。
舉個例子來說:創立雜學校的蘇仰志校長說到為何要創立雜學校是因為他覺得「每一個生命來到人間,都是注定要改變世界的。宇宙讓我們誕生,都是具有使命的。人生就是一場體驗,每個人的時間軸不同,如何在自己的運行軌道裡,去探索、試煉,找到個人熱情與使命,這是雜學校存在的目的。」而為何是雜學,是因為線性思維正在式微,現今的產業每3至5年就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因此我們必須調整思維方式。要面對未來的挑戰,不能囿於固有框架,而應試著從「雜學」中發掘真正的自我,這適用於各個年齡層。
這讓我想到所以是先有組織理念,去執行解方?還是先有問題意識後,再找到組織定位與理念?這問題感覺就和先有雞和先有蛋的問題是一樣的。就像去年創立人生書家,Mentor不斷在會議中詢問我們,我們的受眾(高中生)對於生涯有什麼問題,為何他們需要解決這個問題。這個出發點是由社會創新邏輯出發。然而,若從教育創新的邏輯出發是把整個教育體制與環境進行全面的革新,讓台灣的不論哪種身分地位,都可以發展他適合的位置。旁人從不干涉,而是不斷試錯中,進而反思與改變,讓人成為一個自由且完整的人格,去自我實踐。
但是,我前幾個禮拜聽到一個YouTube在談「柔韌設計:當制度打壓創新,你必須柔韌前行!」的節目。讓我想到的是會不會因為是制度的這個阻力的因素,所以在教育創新的路上我們要有個理念,先去看能不能突破整個社會制度,從理念去找到創新的突破點,成為突破性的創新。我猜或許是這樣吧。
或許也可以像以下這段話說的:
『當我們從更高的社會問題的維度來看待教育,我們才有可能找到更多的同盟者。這些同盟者未必都從事教育,但是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共同目標之下,彼此可以相互借力,共同促進社會問題的解決。』-Credit:Aha|顧遠:公益助力教育,約束催生創新
從社會創新去界定問題,再從教創育創新去開創出理念與行動,或許可能是一種解答吧?